資訊中心
行業新聞
您的當前位置: 首頁 > 資訊中心 > 行業新聞
智能電網行業發展中呈現的特征及趨勢
發布時間:2016-02-17   浏覽次數:
 

 根據數據分析,當前我國智能電網行業發展呈現出以下幾點特征及趨勢:

1.産能投放持續,擴張将繼續放緩

    2011-2014年,智能電網闆塊将經曆此輪新增産能逐步投放的高峰期。智能電網行業上市公司的2014年一季末在建工程與2013年用于産能擴建的資本支出,雙雙同比下降。可見,智能電網行業上市公司在産能擴建方面,已趨于理性。行業整體産能擴張将繼續減速,但具有一定滞後效應的産能投放仍将持續。未來行業整體固定資産淨額或将維持一定增長,意味着行業整體設計産能将維持較快增長,需要更多訂單消化。

2.向電網外領域和海外市場謀求更大發展

    智能電網行業的上市公司大多以國内電網市場爲主要下遊應用領域,并在過去若幹年裏享受了我國電力工業快速發展的紅利,技術實力、經濟效益皆得到了顯着提高。諸多上市公司紛紛将調整業務與市場結構納入未來的工作重點,尋找和開拓新的業績增長點。借助上市平台和業務積累,一些上市公司正在積極向電網外與海外市場謀求發展。

3.下遊市場與同源技術拓展,掘金其他應用領域

    智能電網行業正在通過下遊市場橫向拓展,或者同源技術新産品研發,挖掘其他應用領域的業務機會。目前來看,順應我國産業政策發展方向的新能源、軌道交通、電動汽車是受青睐程度較高的傳統電網外市場。

4.多渠道拓展海外市場

    在智能電網行業,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通過産品出口、工程總包、海外産業投資(含海外制造)、“借船出海”等方式積極拓展海外市場。

    近年來,通信、計算機、自動化等技術在電網中得到廣泛深入的應用,并與傳統電力技術有機融合,極大地提升了電網的智能化水平。傳感器技術與信息技術在電網中的應用,爲系統狀态分析和輔助決策提供了技術支持,使電網自愈成爲可能。調度技術、自動化技術和柔性輸電技術的成熟發展,爲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電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基本保障。通信網絡的完善和用戶信息采集技術的推廣應用,促進了電網與用戶的雙向互動。随着各種新技術的進一步發展、應用并與物理電網高度集成,智能電網應運而生。

    智能電網可以通過電子終端在用戶之間、用戶和電網公司之間形成網絡互動和即時連接,實現電力數據讀取的實時、高速、雙向的總體效果,實現電力、電信、電視、智能家電控制和電池集成充電等的多用途開發,實現用戶富裕電能的回售;可以整合系統中的數據,完善中央電力體系的集成作用,實現有效的臨界負荷保護,實現各種電源和客戶終端與電網的無縫互連,由此可以優化電網的管理,将電網提升爲互動運轉的全新模式,形成電網全新的服務功能,提高整個電網的可靠性、可用性和綜合效率。

    根據最新報告,智能電網技術市場将從2012年的330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730億美元,8年間,市場累積達到4940億美元。發展智能電網将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。